2014年,生命学院坚持“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共组建了两只校级重点团队和一只院级重点团队,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服务活动。尤其是坚持连续三年组建科技支农实践团队,围绕学院的专业特点与地方需求常态化开展工作,努力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让学生切实“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活动也先后获得了团中央、中青网、团省委、宝鸡日报、宝鸡团市委、中国网、西部网、太白县电视台等二十余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三年坚持科技支农,让专业知识在切实贡献中闪光。7月15日,校团委、生命学院、太白县相关部门共同签署了《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该协议的正式签订,缘起于生命学院连续三年坚持在太白县开展的科技支农社会实践活动,既在当地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和认同,也促使了太白县相关部门愿意借助社会实践活动这一纽带,搭建校地产学研合作的桥梁。7月15日—7月25日,7月26日—8月5日,先后有两个批次,包含15名研究生在内的39名学生奔赴太白县,依托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果蔬的加工与贮藏、中药学、生物化工等专业,在4名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太白县农业局、食品药监局切实解决仪器设备到位却无人会操作、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技能欠缺的实际困难,规范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提供提升菌类种植效率、增产增收、延长果蔬贮藏时间的实际办法,并顺利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果蔬农药残留状况的检测、食品安全风险排查与宣传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帮扶工作。作为一支以研究生为骨干,紧密结合专业开展科技支农社会实践的团队,“技术哥”、“技术姐”们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让精确的设备真正“动起来”,“用起来”,用切实的数据和结果,达成了知识服务社会的愿景。
陈雪峰院长与太白县相关部门共同签署《校地合作框架协议》
实践团活动剪影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实处着力”,实践育人双受益。7月13日—7月23日,生命学院赴华阴市“美丽中国”环保调研实践团先后深入华阴市环保局、西岳庙、华山景区、以及工农村、亭子村、孟塬迪村等部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普及、“美丽中国”环保宣传调研活动。该团队成员全部由生命学院大学生党务工作中心的学生党员组成,这也是生命学院大学生党务中心打造“1234”党员发展与培养的长效机制,发挥实践育人作用的重要举措。志愿者们紧密围绕“美丽中国”这一主题,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挑山工到华山景区普通的工作人员,从基层环保干部到普通村民,聆听他们的故事与建议,结合他们的实际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接地气”的环保调研团队,同时,也围绕专业知识开展了夏季食药卫生安全知识的普及与推广。
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亲情陪护关爱留守儿童。7月14日开始,生命学院“益起走”青年志愿团的志愿者们在西安市团结村开始了为期三周的“守望阳光”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活动,这也是生命学院青团常态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延续。与平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同的是,此次社会实践更注重于“亲情陪护”,志愿者更加全面的照顾好孩子们的生活、学习与起居,部分家在西安的志愿者们还将孩子们带回家中,给予了他们平时所渴望的家庭的关怀与温暖。
“益起走”青年志愿团的志愿者与孩子们温馨互动